本所李世光教授近日榮獲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Fellow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(NAI)之學術發明家最高榮譽,為其學術發明生涯寫下最佳註解。今(2024)年NAI選出170位來自全球12個國家、135所研究大學、政府單位及非營利研究機構的院士,專業成就涵蓋多個學術領域。
李教授於求學期間即表現不凡的學術發明成就,如其博士論文所發明之模態感應子與致動器(modal sensor/actuator),使得太空柔性結構控制上模態溢出(modal spillover)的問題得以控制,建立自1980年以來全世界柔性結構控制領域上重要里程碑,也是引領李教授日後研究生涯大量創新發明的起點。
1987年進入美國IBM愛曼登研究中心(Almaden Research Center)從事磁碟機相關研究,將模態感應子引入磁碟之生產程序,解決過去感應子量測信號強度與磁頭磁碟互動深度非單向性(Non-monotonic)的問題。
李教授1994年返臺於本校執教至今,致力於跨領域研究及系統整合。其共同創立臺大奈米生醫微機電研究群(NTU Nano-BioMEMS group),成員囊括臺大、淡江、海洋等大學,集結醫學、化學、電機、工程及應力等相關領域的數十位教授及百位研究生,共同產出多項成果,如:雷射全像製版機(SparkleTM)、雷射都卜勒干涉儀(AVIDTM)、非等向超音波感應子、紙喇叭駐極體材料等技術,並成功技轉產業,落實產學合作與一流研究團隊服務之社會責任。AVIDTM於1998年為臺灣首度取得美國權威光電雜誌《光電子譜》頒發Circle of Excellence Award之殊榮,被視為該年度全球最先進的25個光電系統之一;SparkleTM機種技術先進,技轉廠商華錦光電,因而受邀進入國際全像製造商協會(International Hologram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, IHMA)董事會,成為全球五個董事成員中,亞洲與非洲區的代表,協助國內全像產業在國際上發聲;與工研院合作之紙喇叭駐極體,則於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夢想館的紙喇叭森林隧道大放異彩。
李教授個人擁有百項國、內外專利,發表超過480篇學術論文;曾獲得多項國內、外獎項,包括2013年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獎金牌、第26屆日本東京世界創新天才大會暨發明展(The 26th World Genius Convention)金賞、2011年國際傑出發明家名人堂暨發明終身成就獎。他同時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(ASME Fellow)、英國物理學會會士(FInstP)。
以上內容同步刊載於本校校訊第1629期。